汶川救灾中,上将之子范晓光发怒:谁把记者放上来,就将谁扔水里

2025-10-11 04:37 107

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里,开国上将王平是位大名鼎鼎的勇士。他本叫王惟允,1930年时,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红军队伍,参与了中央根据地的好几场反“围剿”战役,还走过了那艰难无比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路,最后顺利到了陕北。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王平在华北,尤其是晋察冀这片根据地上,靠着过人的军事本事,立下不少大功,成了新中国成立时必不可少的开国元勋。1955年,他获封上将军衔,之后一直投身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事业,为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王平将军在战场上勇猛无比,生活中同样是个自律且擅长教育子女的好父亲。他和妻子共养育了七个孩子,对孩子们的教育一直极为严苛。受此家庭氛围影响,他的儿子范晓光也成为了出色的军人。

范晓光在1945年战火纷飞的年代出生,因他父亲是王平上将,所以他从小跟着母亲姓范。他从小受父亲熏陶,心里就种下了当军人的种子,想为国家为人民出份力。

1964年,范晓光靠自己的本事考进了南京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后来在军队里立了不少功,慢慢变成了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

2008年5月12号那天,四川汶川遭遇了举世震惊的8级大地震,这场灾难让当地百姓承受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

当时担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的范晓光中将,一接到紧急消息,就火速前往受灾地区组织救援。面对这样严重的灾难,他心里明白,时间无比宝贵,每耽误一分钟,就可能有多条生命无法挽救。

范晓光将军历经无数战斗,深知要想救援得力,就得先摸清灾区的真实状况。于是,他亲自乘直升机,飞过曲折山路和险峻山谷,仔细查看每一块受灾的地方。眼前的凄惨景象让他心里难受,但他明白,此刻绝不能退缩和迟疑。他立刻召集临时指挥部,安排救援任务,带着部队迅速展开了紧张的救援工作。

救援时,范晓光将军一直冲在最前面,和所有救援人员共同直面生死考验。他亲自到废墟里找人,还在滑坡地带不顾危险营救被困群众。他就像一道光,照进了灾区人民心里,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和勇气。

不过,救援时也出了些让范晓光将军十分恼火的事儿。有次,他听说汶川到映秀的山沟中,有些伤员因道路不通无法撤离,便马上安排两架直升机,带着医学院的博士们前去救援。

然而,当直升机飞到映秀时,却看到紧急降落场上正停着一架运输物资的军用飞机在卸货,直升机根本没法降落。范晓光将军一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马上下去了解情况,结果发现那架飞机居然是为了让媒体拍照才停在那儿的。

此时,范晓光将军彻底火了。他清楚灾区里每分每秒都关乎人命,哪料到有人竟在这种危急关头还搞虚头巴脑那一套。他冲过去猛踹了摄像师两下,大声吼道:“马上给我滚开,不然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这行为乍一看有些没礼貌,可实则透露出他对灾区百姓安危的万分关切,以及对救援进展的急切期盼。

接下来的救援过程里,范晓光将军再次碰上了相似的麻烦。灾区状况错综复杂,救援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开展,食物等物资也很紧缺。可这时,大批媒体记者纷纷涌进灾区采访,这既浪费了珍贵的救援资源,又对救援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干扰。

有一回,范晓光将军在坝上连续守了四天四夜,连顿像样的饭都没吃上,可送来的盒饭全被记者吃光了。他气得不行,当场下令:“谁再让记者上山,就把谁丢到水里去!”

这命令听起来有点凶,但确实让救援工作能顺顺当当进行。后来,范晓光将军也跟记者们道了歉,说自己当时说话太冲了,可在那危急关头,他也没别的办法。他心里明白,自己的任务就是多救人,多保护老百姓。

范晓光将军带领成都军区部队,一共转移了超过133万受灾百姓,救治了62.48万人次伤员,书写了我军救灾历史上的新篇章。他的英勇和杰出表现,也获得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好评。

汶川抗震救灾任务完成后,范晓光将军重返军区投入工作。他以真实作为践行了“灾情发生处,必有子弟兵”的坚定誓言,更用毕生坚守展现了理想信念的真谛。

他着重指出:“得大力传承老一辈革命家那种‘把革命理想看得比天还高’的伟大情怀,不管什么时候、什么状况,都得一直对党忠心耿耿;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不管遇到多大的危险和难题,都要守住信念,毫不动摇。”

范晓光将军的故事,让我们见识到了何为真正的军人风采:他既有硬汉的果敢,又不失温情的细腻;他既能统率万千将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又能亲赴灾区现场,争分夺秒挽救生命;他既能恪守军规,兢兢业业,又能为灾区百姓倾尽所有。他是我们心中的楷模,也是我们效仿的标杆。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爱电竞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