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二,王淑兰在湖南湘乡团田刘家湾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庄稼人家里出生。她天生是个乐天派,手脚特别麻利,5岁就被家里硬逼着缠了小脚,一天学也没上过。17岁那年,按家里安排,嫁到韶山冲上屋场,和毛泽民成了亲。王淑兰本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谁能想到,这一嫁到毛家,她的人生就彻底变了样。
王淑兰跟公公婆婆一起生活了七年。这七年里,她对公婆特别孝顺,又勤快又会操持家里大小事,不仅帮着公公和毛泽民干农活儿、做买卖,还支持毛泽东、毛泽覃去城里念书,家里人都特别夸她。她就是毛主席一直敬重的“四嫂”。
1919年,毛家碰上了大灾年。10月,毛泽东的母亲离世,没过多久,毛泽民和王淑兰6岁的儿子毛远益得了急性肝炎,也没保住。转年到了1920年1月23日,毛泽东的父亲又得了急性伤寒,没挺过去。原本热热闹闹的家里,一下子走了三个最亲的人。这时候大哥毛泽东总不在家,毛泽覃跟着大哥在长沙上学,家里全靠毛泽民和王淑兰硬撑着。到了1922年5月,王淑兰又生了个闺女,取名毛远志。
因为大哥和大嫂杨开慧的带动,家里人都跟着舍弃家业闹革命,王淑兰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9月,秋收起义要开始前,不光毛泽东和杨开慧见的最后一面成了永别,毛泽民跟王淑兰、毛泽覃跟周文楠,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也都成了永别。从那以后,这三个妻子带着孩子过日子可不容易,整天提心吊胆,得东躲西藏,还多次被关进监狱。
王淑兰是个不识字的小脚老太太,这些年一直过着留守日子,整天在外头漂泊,靠讨饭过活。最苦的时候,还是毛主席二姑家的儿子搭了把手,把她们母子三个接过去安顿下来。
1929年,王淑兰第二次坐牢的时候,领养了烈士罗醒8岁的儿子,还给这孩子改名叫毛华初。
孔福生同志是地下交通员,他从监狱出来后,把王淑兰家三口人送到长沙东乡的榔梨藏了起来。这时候,杨开慧被敌人杀害了,毛泽民和组织一起把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救到了上海。王淑兰想摆脱眼下的困难,就打算去上海找毛泽民。
1931年冬天,王淑兰带着11岁的儿子毛华初和10岁的女儿毛远志,跟着毛泽华一起去了上海。
谁都没料到,四个伙伴费了老大劲跑到上海,结果听说毛泽民早就去了苏区,没办法只能又折回长沙。
长沙街上气氛挺紧张的,王淑兰急着找个落脚的地儿,先把孩子安顿在榔梨的乡下,自己迈着一双小脚,一个人走了四百多里路,到华容去投奔亲戚。
那时候被追着抓的可不只毛家兄弟一家,跟着他们闹革命的亲戚朋友也都上了追捕名单。逃到华容避难的亲戚里,就有毛主席二姑的儿子贺晓秋,外婆文家的亲戚也一块儿去了华容。
毛主席有俩姑姑,二姑嫁去了贺家,婆家在韶山乡韶光村。贺晓秋是毛主席二姑父的侄子,他有俩儿子,老大叫贺林生,老二是贺凤生。早先毛主席姑母姑丈的儿子年纪轻轻就没了,贺凤生便隔了一辈过继过去,给他们顶门立户。
贺晓秋当年是毛泽东在韶山搞农民运动的好帮手。1925年8月反动派要抓毛泽东时,就是他和其他人拼着性命,把毛泽东护送出了韶山。后来贺晓秋带着一家老小搬到了湖南华容生活。
贺晓秋在华容给地主家当长工,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那天他看到四嫂穿得破破烂烂,头发乱得像团草,当场就呆住了。王淑兰好几年没见着亲人,心里头一揪,眼泪刷地就涌出来,哭出了声。
贺晓秋两口子人特别实在,王淑兰把这些年受的苦和眼下家里的难处都跟他们倒了出来。贺晓秋二话没说凑了点钱,租了辆马车把毛华初、毛远志兄妹接了过来。王淑兰母子这才算是脱离了危险,虽说住的是破破烂烂的窝棚,倒也有了家的热乎气儿。
可家里一下子多了三张要吃饭的嘴,光靠贺晓秋当长工那点收入,全家吃饭都犯了难。在乡下,王淑兰连缝补的活都接不到,她不想总给好心的亲戚添麻烦,为了让家里有口饭吃,狠下心把小儿子送到地主家放牛做工,把闺女送去傅家当童养媳,自己只能挖野菜、刨菜根勉强糊口。
1935年,王淑兰带着孩子再次回到了韶山。到了1938年,她把毛华初和毛远志送到延安,让俩孩子去见自己的父亲和大伯,之后她自己便投身到了抗日的队伍里。
王淑兰又踮着小脚,踏上了自己的“长征路”,衡阳、临武、嘉禾、桂阳还有广西桂林这些抗日的地方,都能看到她走过的脚印。
抗战那八年,她干过送情报、筹粮食、做宣传这些事,有时候和战友一起行动,有时候跟组织断了联系,只能自己一个人到处找组织,日子过得又饿又冷。
王淑兰是个很传统的女性,这辈子都没再嫁人,对毛泽民一直特别专一。
毛泽民的二太太钱希均去看毛华初那会儿,王淑兰怕儿子心里别扭,就跟儿子说:"你爸常年在外头,得有个人贴心照顾着。"
1950年那会儿,王淑兰听说毛泽民的第三任媳妇朱旦华和儿子毛远新在南昌住着,非吵着要去家里看看她们。见着小远新那招人疼的小模样,她喜欢得不行,直念叨“这可是润莲的亲骨肉啊”,还拽着母子俩去照相馆拍了张合照。
钱希均和朱旦华这两位老红军,同样把毛华初、毛远志当亲生孩子看待。
有回钱希均到湖南,听说毛华初生病了,正在宁乡灰汤疗养院治疗,她立马开车一百多里赶过去探望。
疗养院看门的瞧见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太太一上来就说要找副厅长毛华初,心想着可能是来找他办事情的,就问:“您有啥事儿啊?”
钱希钧爽利地说:“我是她妈。”
钱希钧打心底里觉得,毛华初、毛远志、韩瑾行跟自家亲儿子、亲闺女、亲儿媳没两样。
在毛家亲人们心里,她们不只是家里人,更是并肩战斗的战友,这份革命感情比啥都深厚。她们始终没丢当初的信念,这样的她们,哪能不让人打心底里敬佩和惦记呢?
1954年那会儿,王淑兰把自己平时省下来的那点工资,再加上儿子儿媳每个月给的零用钱,全塞进一个小布兜里,急急忙忙就想去华容瞧瞧贺晓秋家的人。
那会儿毛华初已经是湘潭县委书记,他托华容县委帮忙打听到贺晓秋一家还住在老房子里,和贺家联系上之后,就安排母亲出发了。
妈,我送你去,这段路可不近呢!
华初,你把我送到县里就行,车别往村里开,太扎眼了。
“那地儿连汽车都开不进去,您腿又不利索,哪能走这么远呐?您现在可不像从前硬朗咯!”儿子急得直念叨。
行,你让贺晓秋家儿子赶牛车去县里接我就行。
贺晓秋让儿子贺凤生拿带扶手的椅子扎了个杠子,又在上面铺了层薄被,软和点,接着把四嫂抬回了家。
20多年过去,和贺晓秋再碰面时,两人那双熬过无数难的手紧紧攥在了一起。"四嫂,挺过来了,挺过来了!"
“只要我还有口气,肯定会来寻你们!”王淑兰聊起20年前的苦日子,眼泪止不住地淌,贺晓秋当年救她的恩情,她一直牢牢记在心里。
1963年9月,王淑兰第二次到了华容。可让人惋惜的是,贺晓秋夫妻俩早在1960年就去世了。这时候贺凤生已经入了党,还当上了生产队大队长和党支部书记。王淑兰看了心里特别宽慰,和大伙儿一起合了张影留作纪念。
1963年11月,华容县委邀请王淑兰再次到华容,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起了毛家过去的革命故事。
王淑兰从华容回来后,腰开始疼。她想着许是下乡累着了,歇两天就能好,哪承想病情恶化得特别快,没几天坐着站着都费劲。
儿子急忙带她去了湖南湘雅第一附属医院,一检查,结果简直像晴天霹雳——王淑兰被查出得了“骨髓癌晚期”,命运又给了她一个大考验。
和病魔较劲了半年多之后,1964年7月6日,王淑兰还是没挺过去,68岁的人生走到了终点。
我打算回韶山,就爱热闹的地儿!
我实在累得不行了,一步都挪不动道儿,往后就守着韶山冲上屋场这个家,哪儿也不去了!
这是王淑兰活着时心里头一直存着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