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过没有,一杯矿泉水能引发一场政治地震吗?
7月9日,德国联邦议院里发生了一幕让人啼笑皆非的场景。当选择党主席魏德尔在台上火力全开,猛烈抨击总理默茨的援乌政策时,这位总理大人竟然一个劲儿地拿起矿泉水瓶喝水,仿佛想用这种方式来缓解尴尬。
魏德尔当场就不干了,直接开怼:“总理先生,您是不是觉得我讲的这些让您口干舌燥了?”这话一出,现场气氛瞬间炸锅,掌声雷动。一瓶水,竟然成了德国政坛分裂的象征。
援乌三年,欧洲人过得有多苦?
咱们先说说这三年来,欧洲人到底过得怎么样。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各国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往乌克兰输血。截至目前,援助资金已经超过了2100亿欧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要知道,这钱可都是从老百姓口袋里掏出来的。你想想,一边是政府大把大把地往外撒钱,一边却告诉民众“没钱搞建设,没钱改善民生”,这让老百姓怎么想?
更要命的是,这三年下来,欧洲人的日子是越过越紧巴。能源价格蹭蹭往上涨,工厂一个接一个地停工,物价飞起来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有网友模仿《我不是药神》里的台词说:“领导,求求你别再喊着要援助乌克兰了!”这话说得多心酸啊,三年了,欧洲人真的累了。
“矿泉水辩论”背后的深层矛盾
回到7月9日那场让人印象深刻的辩论。魏德尔这次是真的豁出去了,对着默茨就是一顿狂轰滥炸。
她直接指着默茨的鼻子说,你这是拿着德国纳税人的血汗钱,去买美国武器援助乌克兰!这钱本来应该用来解决国内问题,现在倒好,全都送到国外去了。
魏德尔还给默茨起了个绰号——“谎言总理”,说他违背竞选承诺,说一套做一套。她举例说,政府承诺要减税,结果呢?一分钱都没少收,反而还放宽了债务刹车机制,这简直就是“前所未有的政变”。
最精彩的还是那个矿泉水的段子。当魏德尔越说越激动时,默茨就开始频繁地喝水,一口接一口,好像水能给他勇气似的。魏德尔看不下去了,直接调侃道:“您是不是应该好好听听德国民众的声音,而不是一直对着矿泉水瓶寻求安慰?”
这话说得多损啊!现场的掌声都快把房顶掀翻了。
德国防长的“杀气腾腾”
就在国内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却在对外放狠话。
他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德军已经做好了杀死俄罗斯军人的准备。这话听起来就让人后背发凉,德国和俄罗斯这两个曾经的宿敌,好像又要重新站到历史的对立面了。
皮斯托里乌斯还特别强调,虽然德国因为二战的教训形成了军事克制的文化,可要是俄罗斯真敢动北约成员国,德军绝对不会手软。
这话传到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场就急了。他说:“德国正再次变得危险。”这句话分量可不轻,暗示着两国关系可能要重新回到对抗状态。
你说这事儿闹的,一边是国内的政治撕裂,一边是对外的强硬表态,德国这是要干啥?
“金牛座”导弹的反复横跳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德国在“金牛座”导弹问题上的态度。
5月28日,默茨还信誓旦旦地说,德国在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方面对俄罗斯“没有红线”,还表示要支持乌克兰开发自己的远程武器系统。
这话一出,外界都以为德国要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导弹了。乌克兰方面更是高兴得不得了,把这款射程超过500公里的精确打击武器当成了“秘密武器”,幻想着用它来轰炸克里米亚大桥呢。
可是转眼到了7月14日,皮斯托里乌斯又改口了,明确表示不会向基辅移交“金牛座”导弹。理由很简单:德国自己只剩下6套“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了,本土防空力量不足,得优先考虑自己的安全。
这前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德国的态度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你说这是为啥?
说白了,还不是被俄罗斯的强硬警告给吓住了。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早就放话了,要是乌克兰用德国的“金牛座”导弹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莫斯科就把这当成德国直接参与对俄军事行动。
这话的分量可不轻,德国政府一听就怂了,赶紧把话给收回去了。
德国到底在纠结什么?
说到底,德国现在就是在两难中挣扎。
一方面,国内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大。选择党这样的右翼政党在选举中表现越来越好,说明老百姓对现行的援乌政策真的很不满。魏德尔代表的不只是选择党,更代表了一大批普通德国民众的心声。
另一方面,德国又不敢完全放弃援乌,怕影响自己在欧洲和北约中的地位。毕竟,作为欧洲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德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西方世界的神经。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对内,政府要应对反对党和民众的压力;对外,又要在援乌问题上表现得足够“积极”。
最关键的是,德国也不想把和俄罗斯的关系搞得太僵。说到底,德国和俄罗斯在经济上还是有很多交集的,完全撕破脸对谁都没好处。
所以你就看到了这种奇怪的现象:一边是防长放狠话说要杀死俄军,一边又在关键的武器援助问题上退缩。这不是典型的“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吗?
欧洲援乌路在何方?
现在的问题是,欧洲的援乌之路还能走多久?
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国的财政压力都很大,民众的反对声音也越来越强烈。德国都已经开始内讧了,其他国家的情况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更要命的是,这种援助到底有没有效果?三年过去了,俄乌冲突还在继续,和平的曙光似乎依然遥不可及。老百姓自然要问,这钱花得值不值?
有专家分析,如果欧洲继续这样无底线地援助下去,最终可能会把自己给拖垮。到那时候,别说帮助乌克兰了,连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
反过来说,如果现在停止援助,乌克兰局势会怎么发展?这也是个未知数。
写在最后
7月9日那场“矿泉水辩论”,表面上看是两个政治人物的口水仗,实际上反映的是整个欧洲在援乌问题上的深层分歧。
一杯水,折射出的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撕裂;一场辩论,暴露的是整个欧洲的战略困境。
德国作为欧洲的“火车头”,现在自己都开始摇摆不定了,这对整个欧洲的援乌政策意味着什么?
说白了,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援助也好,不援助也罢,每种选择都有代价。关键是,这个代价到底该由谁来承担?
你觉得欧洲还应该继续援助乌克兰吗?还是应该优先解决自己的内政问题?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咱们一起聊聊这个复杂的国际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