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人齐行纳粹礼,欧洲火药桶真要爆?这事远比你想的复杂

2025-07-27 08:44 120

50万人齐行纳粹礼,欧洲火药桶真要爆?这事远比你想的复杂

夜幕下的克罗地亚,一场本该属于音乐和狂欢的盛会,却弥漫着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气息。舞台上,右翼歌手马尔科·佩尔科维奇正煽动着全场的情绪,台下,近五十万观众的回应,不是挥舞的荧光棒,而是齐刷刷举起的右臂,一个在欧洲大陆被血洗过一次才禁绝的手势。

五十万人,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它几乎是克罗地亚全国人口的七分之一。在一个明文规定展示纳粹符号即属非法的欧盟国家,上演了这般魔幻的景象,仿佛历史开了一个天大的、带血的玩笑。

邻国塞尔维亚的总统武契奇,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发出了怒吼,他痛斥这场演唱会是“亲纳粹价值观的无耻展现”。另一位前政要塔迪奇更是直言不讳,称之为“克罗地亚与欧盟的巨大耻辱”。

为什么塞尔维亚的反应如此激烈?因为那个手势,对他们来说,不只是一个历史符号,而是刻在骨血里的梦魇。要看懂今天巴尔干半岛上空的阴云,就得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一百多年前。

那时的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一个是奥匈帝国长期的“小弟”,一个是常年与奥斯曼土耳其死磕的硬骨头。文化、信仰、历史轨迹,几乎没有一处是重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两个民族更是被各自的宗主国拖着,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战争打完了,协约国的大佬们坐在地图前大笔一挥,为了方便管理,硬是把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这些冤家对头捏在了一起,美其名曰“南斯拉夫王国”。这种强行撮合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种子发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铁蹄踏入巴尔干,克罗地亚的极端法西斯组织“乌斯塔沙”顺势而起,建立了一个名为“克罗地亚独立国”的傀儡政权。这个政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境内的塞尔维亚人举起了屠刀。

“乌斯塔沙”的残暴,连他们的德国主子都时常感到咋舌。他们建立了令人发指的亚塞诺瓦茨集中营,这座被称为“巴尔干的奥斯维辛”的屠宰场,用最原始、最野蛮的方式,系统性地屠杀了数十万塞尔维亚人、犹太人和罗姆人。

有压迫就有反抗。塞族人也组织起武装,对克族人和穆斯林展开了血腥的报复。冤冤相报,仇恨的螺旋不断升级,超过六十万条生命在这片土地上化为枯骨。这段历史,成了两个民族之间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

二战后,强人铁托用他独特的政治手腕,将四分五裂的南斯拉夫再度粘合起来,用“兄弟情谊和团结”的口号,暂时压制住了深埋地下的民族矛盾。可一旦铁托离世,这个火药桶的盖子就再也压不住了。

1991年,克罗地亚公投独立。生活在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人,对“乌斯塔沙”的记忆还未褪色,他们惊恐地担心历史重演,于是也宣布成立“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战争,毫无悬念地爆发了。

南斯拉夫的第一次解体,像一场惨烈的家庭分家,血流成河。到了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了进一步肢解这个不听话的国家,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轰炸,科索沃问题就此浮出水面。

欧盟也在一旁敲边鼓,推动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松散的邦联,没过几年,黑山也公投独立,南联盟这个名字,彻底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如今,作为塞尔维亚一个省的科索沃,在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的支持下,依旧在独立的路上一路狂奔。

而克罗地亚,作为北约和欧盟的成员国,在这件事上,扮演的角色可不光彩。他们利用自己的身份,在国际上为科索沃独立摇旗呐喊,这无异于在塞尔维亚的伤口上撒盐。

所以,再回过头看那场五十万人的演唱会,就清晰多了。那个歌手马尔科·佩尔科维奇,他的艺名叫“汤普森”,这个名字来源于他在九十年代战争中使用的一支汤普森冲锋枪。他的歌曲,常年充斥着对“乌斯塔沙”的赞美和对塞族人的仇恨。

这场演唱会,根本不是什么音乐会,它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示威,是一次对历史伤疤的公然撕裂。它在告诉塞尔维亚,也在告诉全世界:我们没有忘记,甚至引以为豪。

欧洲的极右翼势力抬头,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从德国的选择党到法国的国民联盟,一股排外、保守、美化法西斯历史的暗流,正在侵蚀着战后欧洲的政治根基。克罗地亚的这场闹剧,只是这股暗流翻涌出的一个巨大浪花。

面对这种局面,塞尔维亚显得有些孤立无援。欧盟一边用“入盟”的胡萝卜吊着它,一边又设置重重障碍,不断施压。这种时候,来自东方的支持,就显得尤为珍贵。

中国对塞尔维亚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在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的背景下,优先保障塞尔维亚的需求,这等于给了塞尔维亚工业发展的底气。帮助引入欧洲车企建厂,更是直接为塞尔维亚的经济输血,缓解了欧盟制裁的压力。

经济稳住了,民生改善了,内部的政治动荡就失去了土壤。塞尔维亚手里,也多了一张牌。欧盟的门槛太高,那么转头拥抱金砖国家,也未尝不是一个选择。

其实,对于法西斯主义的复辟苗头,我们早有警惕。看看日本政客对靖国神社的顶礼膜拜,看看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反复横跳,看看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所作所为,历史的教训仿佛正在被一些国家选择性遗忘。

इसीलिए,中国决定在今年9月3日,隆重举行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这是继2015年后,第二次为纪念抗战胜利举行的阅兵。选择这个日子,目的再明确不过。它不单是秀肌肉,更是在向世界宣告一个清晰的立场:中国人民没有忘记法西斯带来的灾难,并且有决心、有能力捍卫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我的看法:

那五十万只举起的手臂,与其说是在向一个歌手致敬,不如说是在召唤一个早已被埋葬的幽灵。历史从来都不是一本安安静静躺在书架上的旧书,它更像是一座休眠的火山,地表之下,岩浆始终在涌动。当现实的政治气候变得适宜,它随时可能再度喷发。对历史的遗忘或美化,就是引爆火山最危险的火种。有些伤痛,唯有正视,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爱电竞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