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亿算力订单“闪电解约”背后:散户血泪维权指南与证券法博弈

2025-10-10 06:35 96

**"37亿订单7个月变废纸,股价腰斩后监管函才姗姗来迟——这究竟是商业风险还是信息欺诈?"**2025年9月30日,海南华铁一纸公告宣告其子公司36.9亿元算力大单解除,将6800户股东推向维权深渊。当上市公司用"市场环境变化"轻描淡写带过近三倍股价波动时,新《证券法》下的索赔战争已悄然打响。

事件复盘:从"算力黑马"到监管函警告

2025年3月4日,海南华铁公告子公司与杭州X公司签订5年期算力服务协议,预计总金额36.9亿元。公告中"年均贡献7亿营收"的表述,推动股价从1月4.76元飙升至3月13.25元,涨幅近300%。但9月30日解约公告显示,该协议签订半年来未产生任何采购订单。

关键矛盾点在于:公司坚称解约"不影响经营",但二级市场反应剧烈,公告当日股价下跌8.7%,较3月高点蒸发超50亿元市值;上交所监管工作函虽点名董监高责任,却未涉及投资者赔偿方案。时间轴揭示戏剧性转折:3月高调签约→6月投资者追问履约进展→9月闪电解约→当晚监管函下发。

散户维权困境三问

雪球平台投资者"算力猎人"晒出关键证据:3月公告中"显著提升盈利能力"的表述与9月"未产生任何影响"的声明自相矛盾。这引发出三大法律争议:

其一,信息披露是否违规?根据《证券法》第八十五条,重大合同披露需保持持续性。海南华铁在6月回复问询时仍称"协议正常履行",但最新公告承认"半年来零采购",涉嫌重大遗漏。

其二,股价下跌与订单解约的因果关系如何认定?参照2023年某光伏企业订单违约案判决(案号:(2023)浙民终1542号),法院认为"需排除行业系统性风险"。但中证指数显示,同期算力指数仅下跌12%,远低于海南华铁47%的跌幅。

其三,索赔主体如何选择?董监高个人财产追偿难度大,而上市公司赔偿需证明其存在虚假陈述。某私募基金经理透露:"这类案件关键看能否锁定签约时的误导性陈述。"

司法实践中的索赔密码

证券虚假陈述索赔需构建三重证据链:首先是交易记录公证,需证明买入时点在3月4日利好公告后、9月30日利空前;其次是因果关系论证,要对比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等算力同行的同期走势;最后是损失计算,司法解释规定基准日为揭露日后第30个交易日。

特别代表人诉讼或是破局关键。康美药业案中,投服中心牵头的特别代表人诉讼为5.2万投资者追回24.59亿元。目前海南华铁股东户数6800户,若符合"50人以上联合起诉"条件,可启动该程序。普通诉讼单个案件成本约3-5万元,而代表人诉讼可将成本压缩至千元级别。

新《证券法》下的博弈空间

海南华铁在3月公告中埋设了"可能面临采购风险"的免责条款,但2024年最高法在某生物医药公司案中明确:"明显不合理的预测性信息不适用安全港原则"。该公司预测"新药三年内上市"却连临床批文都未取得,最终被判赔偿投资者1.7亿元。

投资者可采取四步行动:通过中国结算调取完整交易记录;联合5%以上股东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需持有约1亿股);向海南证监局提交举报信,重点指出6月问询函回复的误导性;关注中证中小投服官网的诉讼征集公告。截至10月1日,已有237名投资者在维权平台登记损失明细。

监管升级中的投资启示

这场36亿订单闹剧揭示三大警示:警惕"画饼式"订单对股价的短期刺激,特别是转型企业;关注国资入主企业的业绩对赌风险,海南华铁7月刚完成国资控股;善用监管函追踪工具,上交所监管信息公开栏显示,该公司近三年收到4次监管关注。

正如证券法专家王智斌所言:"订单变脸不可怕,可怕的是公告语言的艺术。"投资者现在登录中国投资者网维权平台,输入603300即可获取本案专属维权指引。当资本市场的算力竞赛遇上信息披露的灰度空间,或许只有法律才能拨开这37亿泡影的迷雾。#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爱电竞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