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中,农产品类企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田间地头的种植养殖,到加工、包装、运输,直至将琳琅满目的农产品送往千家万户的餐桌。然而,这些企业在茁壮成长的道路上,常因资金短缺而步履蹒跚。
7月24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提到提出,综合运用货币、信贷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小微、绿色专项金融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
为什么农产品企业融资如此困难?
农产品类企业(涵盖农户、合作社、中小加工企业、经销商等)由于行业特性、经营模式及资产结构的特殊性,在融资过程中面临诸多痛点,这些痛点既源于行业自身的风险属性,也与金融体系的服务适配性密切相关。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抵押担保不足,合格抵质押物匮乏
农产品类企业的核心资产往往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抵质押要求,这是最突出的痛点之一。多数农产品企业为中小企业或农户,缺乏房产、设备等金融机构认可的 “硬抵押”,主要资产多为土地、大棚、农机具、农作物等,这些资产要么流动性差,要么易损耗、价值波动大(如生鲜农产品),要么产权不清晰(如集体土地),金融机构难以评估其价值或处置变现,因此不愿接受作为抵质押物。
二、经营风险高,金融机构放贷意愿低
农作物生长依赖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干旱、洪涝、病虫害、极端天气等均可能导致减产或品质下降,直接影响企业收入和还款能力。且农产品价格受供需关系、季节周期、物流运输、国际贸易等影响剧烈,经营稳定性差,导致金融机构对其风险评级偏高,放贷谨慎。
三、信息不对称严重,信用评估难度大
多数中小农产品企业(尤其是农户、合作社)缺乏规范的财务报表,收入、成本核算模糊,甚至依赖现金交易,金融机构难以通过财务数据判断其真实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
且信息透明度低、信用体系不完善。企业的生产进度、库存数量、产品质量等信息分散且难以验证(如农户的种植面积、产量可能虚报),农户和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分散,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难以准确评估农产品企业的信用状况。
四、融资需求与金融产品不匹配
农产品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 “短、小、频、急” 的特点。农业生产有明显季节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集中在特定时段,且要求快速到账(如错过播种期可能影响全年收成)。但传统金融机构审批流程长、手续繁琐,往往无法满足时效性要求。
供应链金融:农产品企业的资金 “加速器”
供应链金融,简而言之,是围绕农产品供应链这一有机整体,金融机构不再仅仅盯着单一企业的财务报表和抵押物,而是将视角拉远、放宽,基于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的交易关系、物流情况、资金流状况等多维度信息,提供的一揽子融资解决方案。它就像是给农产品供应链安装了一个强劲的 “加速器”,让资金在各个环节顺畅流动。
应收账款融资:最适合大多数农产品企业
对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如果其与大型采购商、超市、电商平台等核心企业有稳定的订单合作关系,采用应收账款融资较为合适。可以凭借与核心企业的订单和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无需提供额外的抵押物,能有效解决因赊销导致的资金回笼慢问题,保障企业生产资金需求,扩大生产规模。
例如,某农产品加工商与大型连锁超市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形成应收账款后向银行申请融资,银行基于超市的信用和订单真实性给予融资,加工商得以用资金扩大生产和采购原材料。
预付款融资:适合下游分销型企业
农产品采购具有季节性强的特点,在农产品采购旺季,原材料质量与价格瞬息万变。企业想要提前锁定优质低价的货源,往往需要向供应商支付大额预付款。可手头资金有限,预付款融资就派上了大用场。
预付款融资可让经销商凭借与上游企业的购销合同,缴纳一定比例保证金后获得金融机构融资,用于向上游支付预付款,确保采购计划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上游企业稳定订单,提前安排生产。
例如,在水果采购旺季,水果经销商通过预付款融资,获得资金向果农或水果种植基地提前预订水果,保证了旺季有充足货源供应市场。
存货融资:适合有稳定仓储能力的企业
农产品企业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存货,本是企业财富,但因缺乏流动性,常常变成资金 “淤堵点”,存货融资让这些 “压仓” 货物重获生机。
对于有大量农产品库存的企业,如仓储企业、部分加工企业等较为适用。能将存货质押给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盘活库存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在获得融资的同时可继续正常经营,如销售库存、进行生产加工等。并且,随着物联网等技术发展,金融机构可通过技术手段实时监控库存状态,降低监管风险。
比如说,一家粮食仓储企业将库存的小麦、玉米等质押给银行,获得融资用于仓库设施升级和日常运营资金周转。
对于农产品类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是一把开启资金宝库的 “金钥匙”。只要深入理解其运作逻辑,巧妙运用各类融资模式,精心打磨供应链,积极防控风险,就能突破资金瓶颈,茁壮成长为农业现代化浪潮中的中流砥柱,让农产品产业这条 “大鱼” 在金融市场这片广阔 “海域” 里畅游无阻,为乡村振兴、国民饮食供应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