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市场出现一个奇怪现象:三大指数涨跌互现,创业板指创下年内新高,但超过六成个股反而下跌。
这种指数繁荣与个股分化的背后,是主力资金正在上演一场多空对决。
交易所数据显示,本周游资和被动管理型基金合计净买入超过200亿元,而主动管理型基金却净卖出180亿元。
中央汇金公司最新持仓变动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根据公开披露信息,汇金公司通过资管专用账户大举增持芯片和红利主题ETF,单周净买入规模达到50亿元。
这种集中买入行为在近三年尚属首次。
业内人士分析,这种操作可能预示着政策导向的变化,科技自主创新和高股息资产或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市场主线。
半导体行业正在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500亿美元,到2030年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
国内某头部券商研究所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半导体产业链,特别是生成式AI对算力芯片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从产业链调研情况看,国内多家晶圆厂的产能利用率已经回升至85%以上。
稀土板块的表现同样亮眼。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氧化镨价格上涨超过20%,年内累计涨幅达到60%。
氧化钕价格单月上涨12万元/吨,年内涨幅接近65%。
这种涨势主要源于供需关系的变化。
今年4月开始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加上7月出台的行业整顿措施,使得市场供给明显收紧。
而新能源汽车、风电等下游需求的持续增长,进一步推高了稀土产品价格。
与半导体和稀土的强势表现形成对比的是,前期热门的AI算力板块开始出现调整迹象。
周五美股市场上,英伟达股价大跌3.2%,创下近三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
国内市场方面,部分AI概念股已经连续两周出现资金净流出的情况。
某私募基金经理解读称,这可能是市场风格切换的信号,资金正在从估值较高的成长股转向更具确定性的周期股和价值股。
军工板块近期也受到投资者关注。
9月3日将迎来重要行业会议的召开,但市场提前反应的特征十分明显。
过去一个月,军工指数已经累计上涨15%,部分个股涨幅超过30%。
这种走势让不少投资者感到犹豫,既担心错过政策红利,又害怕利好兑现后的回调风险。
从历史经验看,军工板块往往在重大事件前表现活跃,但事件落地后容易出现短期调整。
市场资金流向的变化反映出投资者心态的转变。
上证所数据显示,本周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增加120亿元,主要流向半导体和稀土板块。
与此同时,北向资金却呈现净卖出态势,单周净流出80亿元。
这种分化表明,内资机构对后市相对乐观,而外资则持谨慎态度。
某公募基金策略分析师认为,这种分歧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出现更明确的经济复苏信号。
从技术面来看,当前市场正处于关键位置。
上证指数在3250点附近反复震荡,创业板指虽然创出新高,但成交量并未有效放大。
某技术派投资者指出,这种量价背离的情况需要警惕,特别是在外围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
下周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指标:一是两市成交能否重回万亿元水平,二是领涨板块能否持续获得资金认可。
投资策略上,专业人士建议采取攻守兼备的方式。
对于半导体和稀土这类强势板块,可以适当参与但不宜追高。
高股息率的蓝筹股可能成为市场震荡期的避风港,特别是那些分红稳定、估值合理的品种。
至于AI算力和军工等题材股,则需要更加谨慎,最好等待更明确的企稳信号再作决策。
市场永远充满变数,但有些规律始终不变。
资金流向和政策导向往往决定着行情的主线,而估值和业绩最终会决定个股的长期表现。
当前环境下,保持理性比追逐热点更重要,控制仓位比博取收益更关键。
投资者需要做的是静下心来研究行业基本面,而不是被短期波动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