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在达州这一块,这两年行情可有点儿尴尬。前阵子在家楼下碰到老王,原先跑专车的,最近改送外卖了。他唉声叹气,说去年新进来的车太多,有的还是外乡来的,直到前两个月早高峰排队都能堵出来一站路。当地交通事业发展中心前阵子还贴了个通知,意思挺明白:网约车这碗饭,门槛不比过去低,市场也快吃满了,就那点活儿轮着抢。
早些年我家隔壁大李还鼓捣着加价买车,说做网约车包赚不赔。听销售嘴里麻溜,啥“平台补贴,三个月回本”,实际干了半年,车辆还因为运输证没办妥被查了一回,罚了好几百。后面邻居在群里议论,说达州这边证件卡得紧。经营证、运输证、驾驶员证,样样都得齐。缺一样,人家执法大队查得比查摩托车还严实。某天师傅在修理店嘀咕:“有手续,心里踏实,瞒一阵子,早晚还是要查。”有一回听他说,有人把普通网约车牌照想改装当网约车用,最后被拍下来,朋友圈都传得挺广。
其实市面上车主被坑的事,讲起来都能是一部活生生的血泪史。那天茶馆里几个司机边喝边聊,老刘说他差点儿就被骗进“套路贷”,人家拿高价车诱惑,结果合同一堆小字,稍不留神利息都走天价。达州这种中型城市,车价都爱瞄着不便宜的去。有师傅在群里调侃:“谁家买比亚迪汉,是不是做网约车考虑搞豪华座?”真有,去年某平台搞活动让人订高配,结果运营证批不下来,车只好转二手,亏了小四万。
用车的派头也有点意思。跑网约车的伙计一般都尽量选省油,混动那种有时候能省好几毛。前阵子有个新鲜小配置,邻居提了,说有种“手机无线充电”功能,跑滴滴单子时司机手机不怕掉电,坐了一趟才发觉这玩意儿是真管用。冷门配置平时没几个人说,但真在路上干活才懂得实用。有一场小事故,朋友当司机,下雨天路滑,车差点儿搓进绿化带,好在驻车雷达反应快,“本地路况,碰到突然掉头的面包车也不稀奇”,他还边开边逗两个乘客。
前些天有人发消息,说新来的司机都赶早晚高峰挤城北那段路,那一块红绿灯一多,小电车都快甩不过。最近二手车市场的网约车也是,卖得火的还是那几款老油混,市区通勤,司机宁肯选点省心的。销售有时顺嘴一提,说部分品牌还有个“主动刹车”系统,在我们这儿不是标配,很多人都没注意过。
后来隔壁大李转做了二手车生意,他逢人便提去年那台闲置的新鲜小众品牌,说车况还行,就是证件卡住,亏损清仓。听他讲养护细节,像轮胎还是指定型号,那次换胎师傅说:“网约车老换胎,别赶着图省事,前轴两年一换,后轮有时候得查查线。”这事,让人捧着茶壶边笑边摇头,说小城车圈里,有时候决定成败的,还是那些看不见的小细节。
写到这,手机收到司机群新消息,有人讲城南那块儿最近查得又紧了。谁知哪天还能再见着老王在街头晒新车,说不定下一回他回头又改做别的行当,达州这城,忙忙碌碌,网约车这一摊事,还真没个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