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的陕北高原上,胡宗南站在指挥部里盯着作战地图直挠头。
这位号称"西北王"的国军将领手里捏着蒋介石发来的急电,上面就一句话:"立即攻占延安"。他扭头问参谋长:"委座这是唱哪出?咱们的战略预备队养了大半年,就为打这座土城?"
这事还得从半年前说起。1946年夏天内战刚开打那会儿,国民党军看着势如破竹,一口气拿下一百多座城池。可打着打着就发现不对劲——地盘是占了不少,可兵越打越少。光是正规军就损失了66个旅,足足54万人,再加上各地保安团,拢共赔进去71万兵马。南京那边天天开会,蒋介石急得嘴角起泡,再这么耗下去真要把老本都赔光了。
老蒋一拍大腿想出个主意:"咱们直接端了延安!共产党老巢一丢,看他们还怎么蹦跶!"这话说得轻巧,可延安哪是那么好打的?自打1937年中共中央搬过去,十年间早被经营得铁桶一般。更别说那里还成了全国闻名的"革命圣地",多少热血青年跋山涉水往那儿跑。
胡宗南接到命令时心里直打鼓。他手底下25万人马是国民党最后的家底,真要有个闪失可没法交代。可转念一想,侦察情报显示陕北共军就6个旅不到3万人,枪炮都不齐备,这不明摆着白送的功劳吗?他立刻调兵遣将,34个旅分三路杀向延安。南边自己带着16万主力,西边让宁夏的马鸿逵出7万人,北边邓宝珊凑了1万多人意思意思。
解放军这边可没闲着。彭德怀拿着情报直乐:"胡宗南这是要拿延安当敲门砖啊?行,给他!"毛主席说的更绝:"他们要延安?给!不过要给个空城。"西北野战军早就琢磨透了,硬拼肯定不行,玩个金蝉脱壳才是正经。部队化整为零,机关学校连夜转移,老百姓跟着钻山沟。临走在城里留了份"大礼"——粮食藏得严实实,水井填得平平的,连门板都拆了个干净。
胡宗南的部队走得那叫一个慢。不是他们不想快,实在是解放军忒能折腾。今天炸个桥,明天挖个坑,国军磨磨蹭蹭走了一个礼拜,愣是没摸着延安的边。最惨的是48旅,在青化砭撞上伏击,连旅长何奇都见了阎王。等3月19日终于摸到延安城下,所有人都傻了眼——城门大开,街道空空荡荡,就剩几千孔破窑洞在风里晃悠。
南京那边的报纸可不管这些,第二天头版头条就登出"国军光复赤都"的大新闻。蒋介石乐得合不拢嘴,又是通电嘉奖又是开庆功会。可明眼人都看出来,这哪是胜利啊?25万大军蹲在空城里喝西北风,每天人吃马嚼的消耗能把后勤处长逼疯。胡宗南天天往南京发电报要补给,老蒋回电就一句话:"守住就是胜利。"
毛泽东带着中央机关在山沟里转悠,抽空还写了篇社论:"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地盘给你无所谓,只要老子有人,早晚连本带利收回来。果然没过几个月,刘伯承、邓小平带着大军直奔大别山,冲着国民党心窝子就是一刀。蒋介石这才回过味来——合着占领延安就是个坑啊!
那些跟着胡宗南进城的国军士兵最惨。白天在城墙上站岗,晚上睡冰窖似的窑洞。有个老兵后来回忆:"天天吃发霉的粮食,喝的浑水能照见人影。最怕老百姓半夜摸回来,不是偷枪就是摸哨。"更憋屈的是明明占了"共军老巢",可仗越打越糟,到1949年愣是把江山都给打没了。
胡宗南到台湾后还经常念叨这事:"当时要是直接去打刘邓主力..."旁边人赶紧岔开话头,谁都知道这话接不得。倒是彭德怀后来视察延安时说的大实话:"当年我们撤得痛快,胡宗南进得糊涂。25万人马困在那儿动弹不得,这买卖够划算。"
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一定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