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追肥优选指南:高效作物营养策略

2025-07-10 18:14 60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在其整个生育期内需要大量的养分支持,才能实现高产稳产。特别是进入中期生长阶段后,玉米对氮(N)的需求急剧增加,而仅仅依靠底肥往往难以满足这一旺盛的生长需求。因此,适时、适量、科学地进行追肥(Topdressing)成为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技术措施。

为何玉米追肥如此重要?

玉米的养分吸收规律表明,从拔节期开始,玉米对养分的吸收量显著增加,到抽雄期和开花期达到高峰。这一时期是决定玉米穗粒数和粒重的关键阶段。如果此时养分供应不足,特别是氮素,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叶片变黄,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最终严重影响产量。

追肥的目的正是在玉米养分需求高峰期及时补充养分,确保植株能够健壮生长,为高产奠定基础。虽然磷(P)和钾(K)主要作为底肥施用,但如果土壤速效磷钾含量低,或玉米生长后期出现缺钾症状,也可能需要适量追施磷钾肥。

最佳追肥时机与养分需求

玉米追肥最关键、效果最显著的时期通常在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株高约40-80厘米)。这个阶段玉米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对追施的肥料反应迅速。过早追肥可能导致玉米前期营养过剩,易倒伏;过晚追肥则养分供应滞后,错过最佳补充时机,影响灌浆,效果大打折扣。

从上图可以看出,氮素在拔节期到抽雄开花期的吸收量占了总需求的大部分,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时期是氮肥追施的关键节点。

优选追肥种类:以氮肥为主

玉米追肥以氮肥为主,市场上有多种氮肥可供选择,它们各有特点:

1. 尿素 (Urea): CO(NH_2)_2 是一种酰胺态氮肥,含氮量高达46%,是目前最常用的固体氮肥。施入土壤后需要土壤微生物作用转化成铵态氮和硝态氮才能被吸收。肥效相对稳定,但地表撒施时易挥发损失(特别在碱性土壤)。

2. 硝酸铵 (Ammonium Nitrate): NH_4NO_3 含有铵态氮和硝态氮,总含氮量约34%。速效性非常好,可以直接被作物吸收,肥效快。但易吸湿结块,且存在安全储存风险。

3. 碳酸氢铵 (Ammonium Bicarbonate): NH_4HCO_3 含氮量较低(约17%),价格便宜。速效性较好,但极易分解挥发(有刺激性氨味),氮素利用率低,不推荐作为主要追肥种类,尤其不适合地表撒施。

4. 硝酸铵钙 (Calcium Ammonium Nitrate, CAN): 含有硝态氮和铵态氮,并含有钙,总氮含量约27%。速效性好,不易挥发,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氮肥,适合多种土壤,但成本相对较高。

5. 液态氮肥 (如尿素硝酸铵溶液 UAN): 是尿素和硝酸铵的混合溶液,含氮量可调(如28%、30%、32%)。适用于机械化大面积施肥(喷施、滴灌),肥效快,均匀性好,但需要专用设备,且喷施时需注意浓度避免烧苗。

对于大多数旱地玉米种植区,考虑到肥料成本、含氮量和使用便利性,尿素仍是当前玉米追氮的首选。但施用时务必注意深施覆土,以提高利用率。

如何科学施用?关键在于方法

除了选择合适的肥料,正确的施肥方法也至关重要。推荐的方法有:

1. 条施/沟施 (Side-dressing): 在玉米行间距植株10-15厘米处开沟或打孔,将肥料施入沟内或孔中,深度建议5-10厘米,然后及时覆土。这是最推荐的方法,能将肥料施到玉米根系主要分布区,减少挥发和淋失,肥效最高。

2. 穴施 (Placement): 在植株旁打穴施肥,类似于条施,但更精确到单株。适用于小面积或人工施肥。

3. 撒施 (Broadcasting): 将肥料均匀撒在玉米行间。操作简单,但肥料暴露在地表,易挥发、随径流流失,利用率较低。撒施后最好能立即灌溉或赶在雨前进行,将肥料冲入土壤。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避免将肥料直接撒到玉米心叶或茎秆上,以免发生烧苗。

剂量确定与效益监测

具体的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最好有土壤测试报告)、玉米品种、目标产量、前期施肥情况以及当时玉米的生长势来确定。可以通过观察叶片颜色(健康叶片应为深绿色)等指标来判断是否缺肥以及缺肥程度。一般情况下,高产玉米田的氮肥追施量较大。

上图模拟展示了追施氮肥对玉米产量的提升作用,但可以看到存在边际效益递减甚至过量减产的风险。因此,合理确定施肥量至关重要。

总结与建议

玉米追肥是高产栽培的核心环节。以尿素为主要氮肥来源,在玉米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进行深层条施或穴施,并结合土壤和植株表现调整施肥量,是当前大多数玉米种植区推荐的追肥策略。科学追肥不仅能显著提升产量,还能改善玉米品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的关键所在。

爱电竞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