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忽然就像打开了“加速器”,从3700点一路冲破3800点,整个市场都兴奋得像过年一样。可问题是,这热闹究竟能不能持续?买还是卖?走还是留?一时间,这成了股民们最爱争论的话题。不过,比起短期的市场波动,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个“乱世之秋”的幕后操盘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以及他刚刚放出的那枚“鸽派大雷”。
若是回忆起一个月前的美联储会议,各路投资者还在消化鲍威尔对通胀忧心忡忡的鹰派言论,甚至认为9月降息“不太可能”。怎么才过了几十天,他就变脸了?这次会议上,鲍威尔焦点大挪移,对就业市场的担忧成了他讲话的重头戏。而通胀问题?他轻描淡写地甩出一句——“关税引发的通胀不过是一次性冲击”。这操作一下让人梦回2021,“暂时性通胀”的画风你还记得吗?
这里头的门道可大着呢。老美的经济数据这几个月其实没大变,新增就业还是在往下掉,劳动参与率没啥起色,这些问题鲍威尔之前不是没看到,压根是选择性忽略。这次却拿这些问题做挡箭牌,不少聪明的吃瓜群众心里已经有数:这锅,怕不是又得分一半给特朗普。
特朗普最近对美联储开启了“全方位攻势”。从抠装修经费的细节到追着理事莉萨·库克的“房贷造假”不放,特朗普给美联储的压力,堪比老妈逼你相亲。光是装修费这一项,从19亿美金干到25亿,单价15.2万人民币一平,特朗普看完都差点抄家伙上工地了。还有美联储的理事提名权,如今特朗普的人已经占了七人组的四席,鲍威尔要是不顺坡下驴,政治局上被架空都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别再说降息是“经济学决定”,这根本是鲍威尔的自保反射——一个任命总统三教九流全都得罪完的美联储主席,其实也挺不容易的。说白了,美联储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那不过是教科书里的幻想罢了。
那么全球市场呢?美联储的“180度转弯”会带来什么?短期来看,的确是好事一桩,9月的降息基本板上钉钉,甚至今年降息幅度可能高达50-75个基点,这对外资流入A股、港股等非美市场是强有力的支持。之前美元强势把资金往回吸,现在反倒帮了我们一把。对A股来说,外资是近两年抬升指数的“主心骨”,有了资本回笼,牛市憧憬就更近了一步。
可是不要高兴得太早,中长期的问题才是真的麻烦。首先,美股本身已经站在“高空走钢丝”的位置上,结构化分化非常严重,尤其是全靠AI和科技撑着门面。如果美国经济持续疲软,企业收入下滑,美股泡沫吹不大了,资金撤离效应会直传全球。其次,降息可以短时间刺激经济,但长期来看,当美国经济逐渐复苏,美元反弹几乎是必然事件,到那时候,港股和其他非美市场又得苦兮兮承接资金回流的压力,来回上下折腾。
回过头看,这场资本交响乐,对普通投资者的考验可能还不是“明天会跌还是会涨”,而是你能不能看得远、想得透。降息并非“长治久安”的解决方案,而更像是借了张高利贷,爽了一时得还一辈子。与其冲锋陷阵搏短线,不如听一听全球经济信号的“钟摆声”。如果美国衰退信号越来越强,该收的仓位要懂得收。反过来,如果美元反弹预期抬头,资源类和抗周期板块可以适当关注。
鲍威尔的“鸽派转向”,现在看来是给全球市场打了针“强心剂”,但别忘了,这剂药的副作用也挺强,过量了可不是开玩笑。而我们股民最需要的,或许不是在3800点上“敌军围困万千重”的战斗激情,而是那句老话:任何趋势的核心,不在于激进,而在于提前看到了哪颗“钉子”可能会挡住前进的轮子。我们准备好拐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