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人口的市场竟然还带动不了消费?生意为什么越来越难做?其中一个原因非常现实:因为我们做生意的方式已经过时了!
当别人一场直播带货就能卖出几个亿的时候,我们还在门店里干等着顾客上门; 当别人早已在社群中沉淀了数万个精准客户,我们却连自己的客户在哪里都还不清楚。
难道就只能眼睁睁看着生意越来越冷清吗?当然不是。俗话说,上帝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那么这扇窗究竟在哪里?接下来这个例子会让你豁然开朗:
这是一道阿里和华为都曾用过的面试题:有一个村庄,村民本来不爱吃苹果,但一位商人却凭借一套独特的商业模式,成功将大量苹果卖给了村民,甚至还赚得盆满钵满。是不是有点意思?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做到的。
在传统思维中,卖苹果无非是“进货、吆喝、按斤卖”,赚点辛苦差价。但这位商人完全跳出这个框架:村民不爱吃苹果?他偏偏让大家主动买、抢着买。靠的正是一套“打破差价思维、主动创造需求”的商业策略。具体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制造需求,利用惯性思维吸引关注
商人先是每天到村里大声宣传“高价收购苹果”,刻意制造出一种“苹果稀缺、行情看涨”的气氛,打破村民原有的认知。他每天都提高收购报价:第一天10块,第二天11块,以此类推。村民眼见价格天天涨,“惯性思维”开始起作用,越来越多人相信“明天还会更贵”。
第二步:引发跟风,通过“倒卖获利”实现套现
到了第五天,收购价已涨到14块。终于有人按捺不住,开始买进苹果囤货,打算隔天以15块卖给商人,赚取差价。而这正是商人设下的局——“让先行动的人尝到甜头,带动更多人跟风”。果不其然,一见有人真赚到了钱,全村人都疯狂加入囤苹果的行列。而这时,商人早已在另一个村口安排人手,将自己手中的苹果卖给了这些想赚差价的村民,成功套现离场。
第三步:金融运作,把普通买卖变成“借贷关系”
商人发现有些村民想囤苹果但没钱,便主动提出“借钱给他们”,条件是以苹果作为抵押。村民借钱买更多苹果,指望涨价后卖出还债还能赚一笔,而商人则摇身一变成了债主。这一招,实际上赚的是“金融的钱”“保证金的钱”——生意不再靠卖苹果,而是通过“借贷-抵押”模式形成资金沉淀,实现长期盈利。
第四步:赋予附加值,用观念绑定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村民开始质疑:“苹果又不能当饭吃,凭什么这么贵?”商人担心大家集体抛售,立刻给苹果注入新价值。他对年轻女孩说“买不起苹果就不配拥有爱情”,对村民讲“囤苹果是有眼光、有身份的象征”——这就如同现实中许多产品靠“情怀”“标准”提升溢价。让消费者自愿为附加值买单,而不只是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
第五步:转移风险,抄底回购赚取更大利润
苹果价格后来出现回落迹象,商人担心村民还不上贷款,于是采用“贷款再抵押”等方式将风险转移出去,自己安全退出——这就像某些行业通过“合作保险、银行联营”分散风险。等到村里因苹果炒作导致其他消费萎缩,不得不干预市场、苹果价格大跌时,商人再带着资金回头,低价抄底收购大批苹果。
手握大量低价收购的苹果后,商人清楚单纯靠转卖利润有限。于是他发起情感攻势,请求村里支持,并趁着私募基金炒作苹果概念的热度,将苹果包装成名为“芒旗”的稀缺投资品,以翻倍的价格卖给基金管理员——这一步靠的是极致资源整合:将手中苹果与金融资本对接,通过包装与跨界运作,赚的是“看不见的钱”。
回顾整个流程,这位商人从头到尾都没有依靠“村民吃苹果”来盈利,而是通过“制造需求、引发跟风、金融运作、风险转移、概念炒作”一连串的动作实现了多次变现。
所以,不是市场没有机会,而是我们是否愿意跳出传统思维,重新定义生意与价值。我国拥有9000万家实体门店商家,作为一位实体门店的小老板,如何重新定义自己的生意与价值呢?下面这个案例请带着思考认真看。
温州一位95后美女投资60万开了一家烧烤店,苦苦经营6个月,不仅没赚到一分钱,连自己北漂六年辛苦攒下的嫁妆本也全赔了进去。就在她心灰意冷、准备贴出转让告示的那一刻,一位前来消费的帅哥在结账时与她聊了起来。得知她的困境后,小伙子只说了一句话:“先别急着转让,我有个办法,或许能帮你把店做火。”
美女苦笑说:“这五个月下来,每天就零星几个客人,赚的连房租都不够,我真是没信心了。”帅哥却自信地回应:“你烧烤味道很好,缺的是让人进店的理由。你要是信我,咱们试试看。”
也许是最后一根稻草,也许是被对方的诚意打动,美女半开玩笑地说:“你要真能让我的店起死回生,别说谢了,嫁你都行!”两人相视一笑,小伙子随即娓娓道来他的“三层打法”。
第一招:单手抓啤酒,好玩又好传
他在店门口摆满冰镇啤酒,宣布:无论是否消费,任何人都可尝试单手抓一次啤酒,抓到几瓶,就免费喝几瓶。如果只是路人,抓到的啤酒也可寄存,下次到店免费兑换。这一招迅速吸引路人驻足,很多人觉得有趣,拍成短视频自发传播,引流效果惊人。
第二招:消费返“次数锁客”
结账时,老板主动抹零并返次数。比如消费245元,只收200元,剩余45元自动存入会员卡,下次可直接使用。这种方式不仅提升顾客好感,更为复购打下强心针。
第三招:抽奖送华为,建群玩私域
顾客消费满258元即可参与抽取华为Mate60pro手机。具体方式为:符合条件的客人被拉进专属抽奖群,群满365人后,老板发66元红包,手气最佳者得手机。这一机制既防作弊,又沉淀了私域流量,还借势华为热度形成话题传播。计算一下成本:365桌x258元≈9.4万元营业额,送出手机约6999元,相当于整体打9.2折,却把优惠集中给一人制造了爆点话题。
而真正让这家店实现月赚20万的,是接下来这套资源整合打法——
第四招:资源整合,流量倍增
帅哥让美女老板走出去,和周边50家洗车店谈合作:每家收1万元,即送一年价值69元/份的小龙虾(共100份)。同时帮洗车店设计促销方案:客户只要预存500元洗车费,就送100份小龙虾。
对洗车店来说,收182500元预存款、付出100份龙虾(成本已由1万覆盖),净赚十多万元现金流,自然愿意参与;而对烧烤店来说,50家店就能收50万合作费,更关键的是,洗车店为其导入了大量新客——领了龙虾的人通常呼朋引伴而来,吃烧烤、点啤酒,消费自然延伸。
美女老板听完恍然大悟,立马邀帅哥深度夜谈,细化了执行方案。结果不足两个月,店里客流翻了几倍,日日排队,第二个月净利润突破20万。
在这个无模式不商业的时代,传统“开店等客、差价盈利、打折促销”的方式早已落后。唯有跳出旧思维,用创新模式整合资源、玩转流量、绑定顾客,才能真正跳出“替房东打工”的命运,实现真正可持续的盈利。
在无模式不创业的互联网时代,如果你还在靠20年前的老路子做生意,还在坐等顾客上门,还在靠赚差价赚钱,还在靠打折促销、发宣传单页引流获客,大概率你会成为房东的打工人。坐商时代已经结束,未来赚的是流量、玩的是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是基础,好的营销才是你产品破圈的流量密码。
如果你也是遇到以下问题:
营销手段老套,方法用尽没效果,做活动总是没思路,遇到瓶颈。
亏本让利,换不来客户感激,客户砍价,只会直接让利,不会策略让利。
促销活动没有吸引力,产品推广营销手段平淡无奇。
强烈推荐各位老板订阅我的专栏《营销宝典》
点击下方“立即订阅”限时0.1元试看5天
每天5分钟学习1个案例
~让你轻松掌握生意场上的营销技巧和策略
~让你的营销方案脱颖而出
~学会37种盈利模式,除了差价你还可以赚另外36个钱
~365个实操案例,简单可复制,让你直接抄着用
~手把手教你开1家赚钱的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