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场的菲律宾舰机人员来说,8月13日这一天的经历恐怕五味杂陈。
他们本以为将亲眼见证美国“老大哥”如何为自己撑腰,在南海挑战中国的底线,结果却成了美军舰船在中国海空力量面前进退失据的尴尬看客。
这出戏的开场,由美国海军亲自拉开。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希金斯”号与濒海战斗舰“辛辛那提”号突然高速驶向黄岩岛附近海域,其中吨位更大的“希金斯”号甚至一度逼近,擦着我国黄岩岛12海里领海线边缘航行。
此举立刻让菲律宾方面感到振奋。
其海岸警卫队发言人杰伊·塔列拉迅速向媒体宣称,美军的行动是对“中国限制”的直接挑战。
为了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刻,菲方还专门派出一架塞斯纳208B公务机,机上除了飞行员,还搭载了至少两名准备大书特书的菲律宾记者。
美菲的小算盘失灵了
然而,事态的走向并未按照美菲两国预想的剧本发展。菲律宾的兴奋情绪没能持续多久,因为中国的反制来得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快、更猛烈。
一场海、空、警三方协同的立体行动迅速展开。
空中,我方苏-30MKK战机挂载着至少四枚实弹紧急升空。对于这批经验丰富的战机,没见过什么世面的菲律宾方面甚至还闹出了乌龙,将其误认为歼-15。这些战机精准地拦截了那架载有菲方记者的塞斯纳公务机,有效阻止了其进一步侵扰我领空的企图。
机上的菲律宾记者,原本准备的摆拍姿势也只能定格在尴尬中。
水面上的较量则更为直观。
中国海军的多艘052D型驱逐舰和054A型护卫舰迅速机动至美舰北侧,与此同时,至少四艘中国海警船从南面穿插到位,形成了一个南北夹击的态势。
这个部署直接限制了“希金斯”号和“辛辛那提”号的机动空间,使其陷入被动。
被戳破的“航行自由”
在中国海军、空军和海警一套凌厉的组合拳之下,先前气势汹汹的两艘美国军舰很快就没了脾气。
它们被迫转向,撤出了黄岩岛邻近海域,始终被压制在距离黄岩岛30海里之外。
事后,我南部战区的官方通报言简意赅,证实美“希金斯”号驱逐舰未经批准,非法闯入中国黄岩岛领海,我方依法依规实施了跟踪监视和警告驱离。
事实清清楚楚,这次美军的挑衅行动显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面对这次“耻辱的失败”,一向善于舆论造势的美国海军沉默了整整一天。最后,他们才发布了一份苍白无力的声明,核心内容只有一句话:“未被中国海军驱离”。
这种文字游戏,恐怕也只有急需心理安慰的菲律宾才会选择相信。
进退两难的美军
事件并未就此结束。
最新的船舶实时位置地图显示,那两艘美国军舰虽然已经退到了距离黄岩岛七八十海里,约150公里的位置,但中国的反制措施才刚刚进入高潮。
极为壮观的一幕在南海上演,我方至少九艘开启了AIS识别系统的海警船,在黄岩岛与菲律宾吕宋岛之间的广阔海域,摆开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铁桶阵”。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在这片海域之下,更多处于“隐身”状态的解放军海空力量,已经做好了应对一切突发状况的准备。
如今,轮到这两艘美国军舰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想“前进”,就意味着可能触发更直接、更危险的冲突,后果难以预料;想“后退”,则意味着在全世界面前丢尽了颜面,也无法对菲律宾这个盟友交代。
菲律宾被晾在原地
当前,菲律宾方面仍有不少公务船、海警船和渔船在距离黄岩岛大约70海里附近徘徊。
他们不敢靠得太近,也不愿就此离去,似乎还在指望美军能有什么后续动作。
很明显,菲律宾敢于在南海持续挑衅的底气,很大程度上就吊在美国军舰的身上。
一旦美军这两艘船彻底撤离,仅凭菲律宾自身的力量,恐怕再也嚣张不起来。
无论是八千多吨的“希金斯”号,还是三千多吨的“辛辛那提”号,在南海这个我们的主场,面对解放军体系化的海空力量,都显得相当脆弱。
我们在这里可以调动的资源,远非远道而来的美军所能比拟。
结语
这次黄岩岛的对峙清晰地证明了一点,解放军和中国海警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硬实力,即便是美军亲自下场,也讨不到任何好处。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美菲后续会进行更大规模的冒险,甚至有消息称,美军“华盛顿”号航母也可能已经进入南海。
如果美国真的升级到出动航母,那么我们自己的航母战斗群去南海转一转也顺理成章,甚至搁置已久的黄岩岛填岛工程,也可以适时提上议程。
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态度始终是克制和专业的,但我们的底线同样清晰。
任何侵犯中国主权和海洋权益的行为,都必然会遭到我们坚决而有力的反制。美菲如果继续在危险的边缘试探,只会一次又一次地认识到,在南海,中国有决心,更有能力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谁来挑衅,谁就必须准备好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