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真要赢了,特朗普的脸往哪搁?美国霸权这次真要翻车了!

2025-10-10 17:00 61

前言

9月23日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倒戈”了。他不再催乌克兰“割地求和”,反而宣称“乌克兰有望赢回全部领土”,还顺手给俄罗斯贴了个“纸老虎”的标签,这波转向之快,快得连泽连斯基都得愣一秒。

如果乌克兰真赢了,那特朗普这些月来的种种操作,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脸?更关键的是,如果这场战争在欧洲主导下打赢了,那美国的全球老大地位,还站得住脚吗?

一场“自打脸”的外交大转弯

特朗普这次表态可不是小修小补,而是彻头彻尾的大转弯,从年初开始,他一边重返白宫,一边不断向乌克兰施压,反复强调“要和谈”“要让步”,甚至在阿拉斯加会晤俄方前,还主张乌克兰把部分领土“割出去换和平”。而现在他却高调喊出“乌克兰能赢”这样的口号,说得比泽连斯基还激进。

这不是单纯的“变主意”,而是彻底变脸。泽连斯基都忍不住说,特朗普对战争的看法有了“重大转变”,两人“对实地情况的理解更加深入”。听上去像是外交辞令,实际上更像是“你总算醒了”。

可俄罗斯那边并不买账。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直接一句话:“特朗普情绪化。”翻译一下就是:你这人说话不靠谱,关键是为什么变?怎么变得这么快?答案或许藏在战场上。

乌军反攻步步紧逼,美欧角色悄然互换

别看特朗普嘴上唱高调,实际上乌克兰最近的战果确实让人刮目相看,9月中旬乌军突然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发起反攻,一口气收复了160平方公里和7个定居点。

顿巴斯的红军城成了新战场焦点,乌军在那儿布下“地窖战术”,水泥袋封窗、地下室变阵地,连菜窖都当成无人机操作室用上了。

俄军也不甘示弱推出“火力炸+夜袭渗透”新打法,用无人机打前站,炮兵打主力,特种部队趁夜突袭,战得有来有回。一时间,红军城比巴赫穆特还惨烈。

与此同时美欧的角色也悄然变了,德国总理明确表示,不再限制乌克兰打击俄境目标的武器射程,欧洲逐步放权,乌克兰动手更猛,美国反倒显得有些“跟不上节奏”。副总统万斯透露,美国正在考虑是否提供“战斧”导弹,射程上千公里,足以打到俄罗斯腹地。

这就有意思了,原本主导局势的是美国,现在反而在后头“犹豫观望”。而乌克兰和欧洲一边打得起劲,一边还真打出了点希望。特朗普这时候突然“支持乌克兰赢回全部领土”,怎么看都像是想“补票上车”。

协议难产、战略摇摆,美国主导地位正被稀释

其实特朗普对乌克兰“变脸”的背后,是一场让人啼笑皆非的外交博弈,今年5月美国和乌克兰谈了整整一个月,才签下一份《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

按特朗普政府最初的设想,乌克兰要用稀土、油气等资源抵押,偿还5000亿美元援助债务,甚至还要“以双倍金额偿还未来援助”。这方案,国际舆论都称它是“21世纪的凡尔赛条约”。

乌克兰当然不干,强硬抵制。最后协议改成“共管基金”,资源收益五五分,这事说明哪怕是受援国,在多极化的世界里,也能和美国讨价还价、不吃哑巴亏。

而特朗普本人呢?嘴上说要快速解决危机,行动上却不断摇摆——一会儿逼乌克兰让地,一会儿又鼓励他们“全线收复”。这让盟友越来越不信任美国的“战略稳定性”。欧洲国家已经开始怀疑:如果真到了北约被动用的那一天,美国还会不会真心出手

对特朗普来说,现在跳出来支持乌克兰胜利,可能是想挽回“战略信誉”。但问题是,欧洲这场仗打得越好,越说明——没有美国,照样有人扛得住。

如果乌克兰赢了,那美国靠什么当世界警察?

这场俄乌战争,不只是乌克兰的生死战,更成了一场对美国霸权含金量的“实战检测”,过去美国在全球战争中总是那个“指挥棒”,是协调者、仲裁者、甚至战场主导者,但这次不一样。

特朗普政府选择抽身,欧洲硬着头皮上,乌克兰自己扛着打。现在局势逐步扭转,如果最后真打赢了,那问题来了:美国还算不算“不可或缺的国家”?

这不仅是面子问题,更是根子问题。如果没有美国,战争照打、资源照援、胜利照拿,那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就要重新定义了,更何况俄乌冲突已经让非西方国家看清一个现实:靠自己,未必输;靠美国,不一定赢。

特朗普或许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开始“调头”,想在乌克兰胜利前夜抢个话语权回来,但这场大戏演到这里,谁是主角、谁是配角,观众心里早已有数。

结语

战争打到现在,不是谁喊得响谁就赢,也不是谁走得早谁能全身而退。特朗普的“回头话”听起来热闹,实则是战略焦虑的冰山一角。如果乌克兰真赢了,那不只是特朗普的脸没处搁,更是美国霸权的光环开始褪色。世界或许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一个“没有美国主导也能赢”的阶段。

参考资料:

特朗普态度又变:称乌克兰边界有望“恢复原状”,支持北约盟国击落俄战机

2025-09-24 澎湃新闻

特朗普前所未有表态:乌克兰有望回到战前的边界

2025-09-24 上观新闻

爱电竞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爱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