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鸡肋 应急锋芒
提到022型导弹艇,它刚问世时,确实挺尴尬的。2004年春天,第一艘就在上海船厂搞成了,那时中国海军正急着弥补短板。南海那边争执不断,大型舰船建得太慢,又耗费不菲,大家就想着搞点小巧又灵活的东西,赶紧投入使用。
结果嘛,这艇排水量只有220吨,长度42.6米,吃水深度1.4米,用的是铝合金双体穿浪设计,最高速度能到50节,隐身方面也还不错,雷达反射面积很小。武器方面,搭载了8枚鹰击-83反舰导弹,射程大概在180公里左右,雷达用的是HLJQ-362型,火控系统也算凑合。
听着挺不错,不过算算账,每艘的造价都超亿元,总共83艘一合计,就得花掉83亿块钱。这批在2004到2009年五年时间里全都建成,基本上取代了那些老旧的021和024型。
其实这批艇的设计挺贴地气的,当时海军近海防御不算强,遇到大舰来袭就挺头疼,得靠多点儿和快点儿来压阵。双体的结构挺牢靠,风平浪静的时候跑得特别快,一组一群的,能发几十枚导弹,足够给中型舰添点麻烦。
服役以后,这船在东海和南海两边轮番上阵,舷号从2208到2290,三大舰队都分到一些。刚开始演习时,它表现挺不错的,机动灵活,能悄无声息地靠拢目标,导弹齐射范围也广。实话说,这东西主要是临时出来应付的,填补了那会海防上的空白,不然近海那点地盘真守不住。
不过呢,这东西也有不少毛病。空间有限,只有20个人的编制,续航也短,几百海里就得补给,出海一趟没多久就得加油。抗浪能力差,四级海况勉强算应付得了,遇上大浪就晃得厉害,远海作战基本不能指望。网上军事迷一热议,就开始吐槽,说这玩意儿像个玩具,单兵作战不成,生存几率低,还得靠鹰击-83的射程,否则防空圈都绕不过去航母。
国外媒体更是调侃,说中国海军还停留在快艇那时代,没啥大格局。在国内某些评论也挺直白的,觉得它基本就是个鸡肋,花了不少钱,但效果嘛,有限得很,只能在浅水区晃悠,放在现代海战里充其量也就是炮灰。的确,2000年代中后期,它在黄海东海巡逻,任务基本算低强度,更多是集群威慑,多实战机会真的不多。
不过,这个“鸡肋”帽子戴得有点冤枉。海军转型之前,它确实担当了反舰的主要力量,数量一多,敌人都不敢轻易行动。2009年全部服役后,舰队组成三艘为一组,巡逻的面积更广,数据链连接到岸基,情报交流也很顺畅。
一开始评价其实挺负面的,但真正用了之后,发现机动性和火力的搭配还是挺有用的。要不是它顶着,海军整体实力的短板就暴露出来了。整体看来,这个022型在那段时间里其实算是个过渡型号,临时应付还凑合,长远看就不太行了,不过至少让近海的局势不那么空白。
使命落幕 边缘徘徊
眨眼间到了2010年代,海军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批的大型舰艇陆续加入,022型的日子变得不太好过。2012年,辽宁舰正式服役,作为第一艘航母,歼-15在上面起降,海上远海作战能力大大提升。紧接着,2013年156型护卫舰的首舰入列,排水量1500吨,既能防空又能反舰,近海任务变得更为得心应手。
2014年,052D昆明舰亮相,7000吨左右,装备了64个垂直发射单元,配备鹰击-18导弹,射程400公里,区域防空能力相当稳妥。到2019年,山东舰也加入了阵营,成为第二艘航母,蓝水海军的规模算是基本成形了。2020年,055南昌舰出现,吨位超过一万,配备112个垂发,攻防兼备,海空全方位掌控。这一系列大块头一出,原本的022型定位,似乎也变得有点模糊了起来。
海军逐步由沿海防卫迈向远洋作战,022型的表现已经跟不上节奏。它续航能力有限,又缺乏足够的防护,在实战中一旦被识破,容易被反击打垮。新型护卫舰056A虽说造价在7亿左右,但功能齐全,防空导弹能力强,完全可以接替近海的那些老车型。至于艇队的出动次数不多,有一部分甚至一直在港口闲着,日常维护都成了个大问题。有传言说,这批艇的使命早就完成了,现在也该退役封存了。
军事分析都说,空军的歼-16和轰-6N携带反舰弹,岸基打击能力远比那些艇队强多了。等一建航母,近海的压力就减轻不少。自从2020年南海仲裁的余波还未散去,局势看起来挺紧张,但主要的应对力量还是驱逐舰和航母,022型的那些多半还是用来训练,新兵也在学习机动操作。
其实边缘化也算正常的事。整个海军水平在提升,052D到2025年预计会有38艘,055也会增加到9艘,护卫舰056系列则超过30艘。再看看022型的220吨级别,跟现在比起来确实显得有点老了。早期用反航母的狼群战术,六艘舰艇发出48枚导弹,理论上可以封死航母去路,但实际作战中防空网太密,生存空间很有限。
评论里经常有人提,说83亿块投进去,现在反倒觉得有点鸡肋,要退役或回收也挺麻烦的。海军内部的评估也承认,单艘舰艇火力很强,但防空能力明显不足,面对现代高端科技战,实在难以胜任。
要说彻底退役也不会那么快。2021-2022年间,南海紧张局势升温,022型进行了一些南调部署,把几艘从东海调到三亚,主要用来应对岛礁周围的局势。这型船在复杂水域机动挺灵活,吃水浅,可以在礁石间灵巧穿梭。2022年,菲律宾船靠近仁爱礁时,舰队出动进行拦截,还伴随着监视行动,显示出它们还有不少用处。
归纳起来,这段时间它基本上就是在徘徊,任务从以前的主力变成了辅助角色,生产线早在2017年就停了,2290号是最后一批。外面传说它要退出舞台,但海军还留着,没有全部退役,算是以低成本做个补充。总的来说,任务结束也算是明摆着的事,从曾经的反舰尖兵变成边缘角色,这个转变说得过去,但也留了点后手。
南海新生 利器重生
没想到,2023年以后,这艘老船居然翻身了。南海那边水域复杂,暗礁密布,大型舰艇进不去,而022型的灵巧轻便和速度刚好合适。它能以50节的机动,低调隐身,巡逻警戒起来就像游鱼一样自如。最近部署的次数也不少,沿着岛礁12海里的线布防,一有外船靠近立马盯上去,驱逐也及时到位。
2023年10月,永兴岛附近举行演习,艇队在礁盘间穿梭演练,模拟拦截任务,数据链连接卫星和主力舰,担任前沿侦察的角色。这一场景就像把前线眼睛架在最前沿似的。俄乌冲突闹开后,海军也开始清醒,小艇集群的游击作用变得很重要,改造潜力也被重新重视。加鹰击-12导弹,射程达250公里,搭载电子战模块,抗干扰能力强,生存率显著提高。
到了2024年,行动变得更频繁了。九月,追踪菲律宾的民用船只,高速追击,沿着边界行驶,还把全过程都记录下来。美国媒体报道说,中国用022型护卫舰对美驱逐舰进行包围散开,干扰信号,让对方不得不转向。这个舰艇成本不高,才一亿多一艘,量产起来很方便,南海地区已经部署了十多艘,覆盖南沙群岛的范围。
到2025年4月,环球时报报道说,这支舰队主要是拦截外来舰艇,保护海域权益,吨位从200吨到上万吨不等,靠的是“狼群战术”来耗敌。五月份,部署在南海以外区域,主要针对美菲舰队,配备了8枚YJ-83导弹和干扰弹,还装有30毫米机关炮,足够搞事。国防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役舰艇有60艘,是沿海防御的主要力量。
其实,这次重生可真是有看头的。海军的大型舰艇巡航远海,022型则盯守近海,两个配合得天衣无缝,形成互补。布防的网密得很,礁盘上没有死角,外来的挑衅成本也变得高高的。未来一旦改装,可能会装备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能达到1500公里,远海威慑的力量自然也要跟上。大家评论的态度也变了,从以前觉得鸡肋到现在觉得是利器,机动灵活换空间,战斗数量反而比质量更重要。到2025年9月,在黄岩岛进行的实兵对抗中,那支艇队跃出礁盘后,精准锁定目标,导弹一发命中,显示老兵依旧威风。南海的门户稳住了,这些艇续命成功,花了83亿,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