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里,解放军为啥放着美械不捡,偏爱老日械?
解放战争那阵子,解放军对面的国民党军,不少都是号称“美械王牌”的部队。按说打胜仗后捡装备,肯定得捡好的吧?可让人纳闷的是,解放军打赢了,最爱往回扛的不是那些看着就厉害的美械,反倒是日军留下的旧武器。你想啊,M1加兰德步枪火力多猛,BAR轻机枪射速多快,105榴弹炮一炸一大片,解放军咋就不稀罕呢?
其实道理特简单,美械就跟现在的宝马大奔似的,是好,但太娇贵,咱们后勤根本跟不上;日械虽说旧了点,可就像以前的“老三样”(捷达、桑塔纳、富康),皮实耐造,修修补补还能接着用,撑十年都没问题。
美械火力这么猛,为啥解放军不待见?
1946年解放战争刚开打那会儿,国民党军靠着一大堆美式装备,在战场上火力优势那叫一个明显。M1加兰德步枪射速快,BAR轻机枪突突起来没完,105毫米榴弹炮炸下去威力吓人,再加上美军给的军车、无线电、坦克,咋看都是世界一流的家伙事儿。
可怪就怪在,解放军缴获了美械后,并没大规模发给部队用,反倒更偏爱日军留下的那些老古董武器。这事儿要是让当年的美军顾问知道了,估计得把脑袋挠破,想破头也不明白为啥。
那美械这么好,解放军咋就不爱用呢?说白了,解放军不养“娇贵货”!
第一,美械太复杂,学起来费劲
解放军士兵大多是农民出身,文化水平都不高,美械那复杂劲儿,对他们来说真是个大难题。
就拿M1加兰德步枪说吧,它比日军的三八大盖先进多了,能半自动连发,火力密度高,可问题是,它的枪机结构比三八大盖复杂太多,一旦卡壳了,普通士兵根本修不了,只能干着急。
反观日军的三八大盖,结构简单得很,枪管又粗,维护起来特容易,就算不小心掉水里泡一晚上,捞出来抖抖水,照样能开枪。
第二,美械后勤压力太大,子弹根本供不上
美械一般都用美式7.62毫米的弹药,可解放军的弹药来源特别杂,大多数部队还是习惯用日式6.5毫米的子弹。
要是硬要给部队装美械,那就得另外搞一套专门供美械弹药的供应链,可问题是,国民党自己都没法保证美械弹药的稳定供应,解放军就更别想了,总不能指望敌人给咱们送子弹吧?
第三,美械重武器太沉,跟咱们的战术不搭
解放军最擅长的是游击战、运动战、伏击战,讲究的是灵活机动,可美械装备的特性跟这完全不搭边。比如美军援助的105毫米榴弹炮,国民党军用着倒是顺手,可这玩意儿重两吨多,必须得用卡车拉着走。
可解放军那时候别说卡车了,连驴车都不够用,一旦打下阵地,这火炮根本带不走,最后等于白捡了,还得再还给敌人。反观日军留下的92式步兵炮(大伙儿都叫它“膏药炮”),又轻巧又耐用,两三个战士抬着就能跑,机动性特别强,解放军自然更愿意用它。
所以在解放军眼里,美械的“豪华”根本不是优点,反倒成了“累赘”。打仗嘛,讲究的是实际,能用上、好用的才是好武器。解放军不养娇气的兵,也不爱用娇气的枪,美械就算再厉害,最后还是被嫌弃了。
日械虽说老旧,为啥越用越顺手?
要是把美械比作“豪华跑车”,那日械就是“老三样”——经济实用、耐造还省心。在那时候装备特别缺的年代,解放军用得最顺手的,反倒是日军留下的三八式步枪、歪把子机枪、92式步兵炮。这些装备看着比美械落后,可放到解放军的战术体系里,那真是“天生绝配”。
第一,日械皮实耐造,维护简单,子弹还好找
就说三八式步枪吧,虽然它的射速比不上美械M1加兰德,但这枪的质量是真没话说,杠杠的。
它的枪管用的是高强度钢材,耐用度特别高,而且子弹是当时中国战场上最容易弄到的6.5毫米口径,不管是国民党军、伪军,还是游击队,用的都是这型号的子弹,解放军缴获过来,立马就能拿到战场上用,后勤压力一下子就小多了。
更关键的是,三八式步枪的精度特别高,子弹初速也快,在战场上的有效射程比美军M1加兰德还远。这对解放军的战术太重要了,因为那时候咱们的战术就是远距离狙击、近距离冲锋,所以射程远的步枪更对胃口。反观美械步枪,虽说射速快,但精准度一般,打消耗战的时候特别吃亏。
第二,日械轻便,特适合打游击
解放军的战术核心就是“跑得快,打得狠”,所以武器的机动性太重要了。日军的装备虽说火力弱了点,但普遍比美械轻。比如“歪把子”轻机枪(其实是96式轻机枪),才重9公斤,而美械的BAR自动步枪(功能上相当于轻机枪),重10公斤还多,还得用专门的供弹带,带着特别不方便。
可日军的轻机枪,一个人就能操作,带弹药也不麻烦,在解放军的战术体系里,那真是香得很。
第三,解放军用日械用得熟,有经验
抗战那八年,解放军几乎天天跟日军打仗,对日械的使用、维护、维修都特别熟悉。抗战胜利后,解放军又接收了好多日军投降留下的武器,不管是部队打仗用,还是后勤修枪、造子弹,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日械使用体系,啥环节都不缺。
反观美械,对解放军来说就是“新玩意儿”,啥都得从头摸索,可战场上哪有那时间慢慢研究啊,等研究明白了,仗都打完了。
所以解放军的想法特别实在——不是最先进的枪就最好,而是最适合自己的枪才最好。日械虽说已是“过气装备”,但在解放军的战术体系里,能发挥出比美械强多了的战斗力。
孟良崮、辽沈战役,美械和日械正面刚!
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得看看战场上到底谁更厉害。
解放战争里,有两场战役最能说明问题: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还有1948年的辽沈战役。这两场仗,解放军面对的都是清一色美械的国民党精锐,可结果都是国民党军被打垮,解放军拿着日械就打赢了。
先说国民党的整编74师,那装备真是清一色的美械,M1步枪、汤姆逊冲锋枪、BAR自动步枪、105毫米榴弹炮,还有美式卡车和通讯设备,火力优势大得很。
可倒霉就倒霉在,他们遇上了拿着日械的华东野战军。解放军用的是灵活的山地渗透战术,派小股部队反复穿插,一点点把74师的防线撕开口子,最后把他们包围在孟良崮。不到三天,整编74师就全完了,师长张灵甫也战死了。
再看四野,他们的部队几乎全是日械装备。在辽沈战场上,四野用那种特别灵活的机动战术,把装备精良的新一军、新六军拖得死死的,最后把大部分国民党精锐都消灭了。
总结:装备好不代表能赢,战术才是关键!
解放军用日械打败美械部队,不是因为装备比人家好,而是因为战术更合理,后勤也更稳定。这场装备上的“逆袭”,让全世界都见识到了啥叫真正的战场智慧!